谷歌播客难民的避难笔记

Google 播客已不再可用(podcasts.google.com 截图)

做了谷歌播客的受害者,才会意识到要把一个播放器做到小而美还免费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不过怎么这话听起来像是在骂人)。没办法咯,只能避难了,这里记录一下我对几个应用的体验。

看了一圈总结出来自己的选择标准是这样的:

  • 只需要 Android 版本,支持数据备份;至于多平台同步暂时不需要
  • 支持 RSS 订阅,相应地文字评论区跟推荐也不是必须(大多数大厂音乐平台的播放器出局)
  • 可以标记已听,或者说有类似的合适的 triage 流程(我本来想 YouTube Music 凑合的,结果他们去年说今年要加的这个功能到现在都没有,那拜拜)
  • 能够正常解析我的播客的链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播客有的播放器会不认,但这算是一个兼容性检查吧)
  • 支持暗黑模式(很低的要求,但至少证明应用有在更新)
  • 我会比较关心倍速控制的体验是怎么做的,但具体功能我只需要两倍速跟去间隙就够了
  • 支持 Android Auto 的播放器跟一个正常的下载与播客列表浏览
  • 最好支持章节跳转或者字幕解析(证明应用有认真实现开放标准的有趣功能)

继续阅读“谷歌播客难民的避难笔记”

认同的延续

最近的生活就像是被用力地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突然被剪了一刀。我很庆幸自己还有很多过往可以回放乃至续写,但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它们总逃不过淡化消失的结局。

从工程的现实意义来讲,这个世界大概没有什么永动机似的永恒之物。我前几天才发现域名有效期有一个十年的上限。本来我也对一些商业公司只保持免费账户若干年的批评不大感冒,至此,好像自己搭的网站也逃不过类似的命运,这个数字空间总归还是虚的吧。现在好像也懂了为什么学校里有那么多校友会捐石头了。

当一切都在改变甚至消亡的时候,留下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继续阅读“认同的延续”

不一样的「诚迎四海宾朋」

Here All Belong 的多语言版本墙纸,中文翻译为「诚迎四海宾朋」

前几天去艺术馆的时候意外发现他们的新品牌形象居然还有多语翻译。

他们 slogan 的原文是 Here All Belong,这个口号给人第一印象就非常包容开放。看设计公司的宣传稿,说波士顿艺术馆全美顶级、古典建筑,要打破这种高冷感,不但要靠内涵的展览编排,外在的包装也要带起这种感觉。但其实更遗憾的一个因素是,波士顿有一些很不包容的传统,至少在几十年前,歧视还是横行的,而艺术馆前几年也曾经出过一些很奇怪的会员歧视初中生团体的事件。要改变这个名声,可能是得靠更刻意地去表现。 继续阅读“不一样的「诚迎四海宾朋」”

条码加手机,把搬家箱子闭环管理起来

这篇本来我一年半前就该写了,很奇怪,生活就这么慢了下来我也不知道为啥,可能是在等「闭环管理」结束吧。最近想起来了,就介绍一下这个支撑了我自己搬家的一套体系好了。

一年半前搬家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决定自己一个人搬。我的大件也不多,两张写字桌两个书架一张床垫这样,可能是生活过出了一种实体太累赘的感觉吧。其实我担心的并不是大件这个事情,毕竟小推车租一个也不贵体验也很好,我更担心的是落下东西,于是就产生了这套解决方案。

我的想法是,每一件要搬的东西都贴上条码,起终点的楼上楼下分别扫码标记一下,就不会丢东西了。即便是请别人帮忙搬家,即便只扫两次码,这个体系还是有帮助的吧。

结果还算完成,累是挺累,当时有些惊险的反而是入住手续问题。我花了一个小时冲刺解决完保险,迅速卸货,终于是赶在一天结束之前把车还了。 继续阅读“条码加手机,把搬家箱子闭环管理起来”

这个怪招牌跟字形有多大关系

前阵子在东岸的波特兰看到了一个很让我无法忍受的机场招牌。说实话,这个机场本身还是很有个性的,比如他们坚持叫自己 Jetport(一个参考解释的文章)。但这个全大写的招牌我看一眼就被丑哭一眼。

PWN 航站楼上的标志

我看到这个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是字形的问题。无衬线没有什么错,但这给我一种中易黑体英文用字的丑陋感。是因为做招牌的时候混入了汉字吗? 继续阅读“这个怪招牌跟字形有多大关系”

Zoom 的中国故事

登录失败,请重试。(错误代码:1044)

这是一篇视频 / 播客的文字稿。利益声明:编者曾付费使用 Zoom 服务。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未接受公司赞助。

你还记得 Zoom 吗?疫情开始了这么久,视频会议市场回到了巨头分治的无趣状态,Zoom 这个欧美独角兽似乎来过,但又在中国市场不见了踪影。

让我们回到 2020 年五一过后。有些人如常打开 Zoom 准备上班,顺便期待着后疫情生活,万万没想到,登录失败。 继续阅读“Zoom 的中国故事”

自言字语 — 抄

选择题答题卡

抄作业

经历过做题时代,好像怎么也绕不过抄答案这件事。

有一种抄的对象叫参考答案,有时用来打分,有时用来偷懒。客观题的答案我没印象自己有抄过。至于主观题的作业,有时候就是想不出来,在截止时间前绞劲脑汁发现实在写不完,忍不住到去看一眼答案,发现是个略;而有时候参考答案里能看到一些端倪,恍然大悟是会有的,印象中的我会试着去模仿,毕竟直接抄也太明显了。

当还有「同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还有一种抄叫做抄作业,大概就是面对没有参考答案时的无奈之举。我淡淡的印象中还是有抄过几次作业的,大概是自己几次做力学作业的时候的绝望导致的。当时可能是那些作业算平时分,我觉得摆烂空太多会挂科这样子。但我敢说自己考试并没有抄过。抄别人作业的罪恶感似乎比抄参考答案的重一些,以至于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去细看自己抄过的答案,虽然好像拿到的分数也没有什么异样。 继续阅读“自言字语 — 抄”

2022 西岸游记:湾区续集

感觉今年把来湾区的限额用完了。想到这里的时候就有点忧伤,带回来的还有其它人生的忧伤(按照惯例,以及尊重别人隐私的角度,还是不细写这些触发点了,虽然我写完这篇再看好像还是写了一些)。

这一篇跟之前比,我还是写得系统一点好了,流水账谁爱看啊。

中国生活

下了飞机,在机场里跟酒店摆渡车上看到的无数中国职员的身影,突然才意识到我又回到了这个中国色彩浓郁的地方。

这几天我吃了一顿麻辣烫一顿潮菜(终于到了我稍微知道要点什么的地方)、一顿早茶、一顿海底捞、以及喝了一杯奶茶。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它们一个比一个正宗,以至于我觉得这些店我都值得再来一趟。相比起来,我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的中餐水准属于多但也一般。

继续阅读“2022 西岸游记:湾区续集”

What's new: Tappable CharlieTicket

MBTA's Fare Transformation program is phasing out the old CharlieTicket with "Tappable CharlieTicket". Under the hood, their storage is changed from magstripe to RFID.

CharlieTicket is still an important tool to get MBTA passes that work on every mode before the Fare Transformation is fully complete. I have found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is technical change, so maybe it's time to document some of them. 继续阅读“What's new: Tappable CharlieTi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