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今年把来湾区的限额用完了。想到这里的时候就有点忧伤,带回来的还有其它人生的忧伤(按照惯例,以及尊重别人隐私的角度,还是不细写这些触发点了,虽然我写完这篇再看好像还是写了一些)。

这一篇跟之前比,我还是写得系统一点好了,流水账谁爱看啊。

中国生活

下了飞机,在机场里跟酒店摆渡车上看到的无数中国职员的身影,突然才意识到我又回到了这个中国色彩浓郁的地方。

这几天我吃了一顿麻辣烫一顿潮菜(终于到了我稍微知道要点什么的地方)、一顿早茶、一顿海底捞、以及喝了一杯奶茶。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它们一个比一个正宗,以至于我觉得这些店我都值得再来一趟。相比起来,我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的中餐水准属于多但也一般。

说实话我自己不是特别有所谓吃啥这件事,虽然说不是没有味觉,但让我拍食物照片比让我点菜和评价食物还要靠谱就是了。可能是多样和家乡味这件事本身的吸引力吧。但突然想念正宗日本居酒屋了。

但吃着看着,我突然有一点后背发出的对熟悉感的后怕。我选择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省内、省外的选择,我也不大记得自己是哪些原因偏好了省外(可能主要是我争不过别人的分数吧)。后来我才发现,读了省内的大学,就会有一大帮同高中的同学在一起过日子,一种被迫合群的感觉。多跟自己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或许是人情可持续的一个发展方式吧,虽然我也并没有因此就交多很多人情就是了。

又或许说,我已经习惯了一种熟悉地、陌生人的感觉。但这些年感觉可能有点太过于陌生了。这次听到了一个小伙伴(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否应该称作朋友)说离得近了反而就没有了来往,我回了一句「那我还是呆在原地好了」。

汽车公交

这次在湾区我花了两天时间坐公交,就得到了一个跟「小规模城市」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总体来说,感觉我在湾区公交上花了很多钱,得到的体验又不成正比。

  • 系统好多。这里就列了 24 家。就有时候看着他们参差不齐的前端服务(比如网站跟包装)就会感觉到了资本追逐之宝地,以及感觉到公共福利一家独大可能的确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吧。
  • 这两天每天我都能遇到系统故障的延误,站台感觉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好多人在等车的状态。可能是纯粹我运气不好而已。坐上了 Cable Car 开到一半就停了,说这车不到市中心,赶时间的我往终点走了十多分钟,过程一辆车都没看到。
    到最后感觉公交花的时间其实跟预计的没多出来很多,但各种不顺畅就有点膈应。
  • MUNI 的计票完全是基于 honor system,刚坐公交的时候我很困惑,为什么有的人都不刷卡就上来了,后来才发现他们有未成年免费上车、刷不了机器的手机二维码票等等。到了 Cable Car 也就直接变成一句「你买通票了吗」然后就不管了。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很不放心,但可能还是要相信世界上好人多吧,至于说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数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BART 好贵。从机场到市区 $5,看惯了三块钱地铁的我有点惊。后面为了不想在卡里剩钱我补了几次票,看到售票机上贴的原价 $10,才意识到原来他们 50 周年的 9 月份全月半价。好吧怎么说都比打的便宜是吗。

总之感觉湾区特别歧视不用车的人。后面我按照原定计划也租了车,就发现好像他们南湾城市的布置就是跟开车适配的,上下班很近。这全程我也没骑过共享单车,刚查了下 SFO 跟 SJC 都有,但两个大城市之间的空白理性上可以理解,感性上很刺眼。

剩一个无所事事的一天,我最后决定去一趟一号公路,从 Half Moon Bay 开到了 Big Sur。经典的加州风景只有在车上才能感受到,看着雾与山与海,虽然没有电脑桌面上的那么亮、靓,但还是少不了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壮阔。

苹果谷歌

星期六早上有一个尴尬的空闲时间,想了想还是决定去逛逛 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那里被列为苹果的一个零售店。

苹果的零售体验做的是很绝。这家店忙到如果需要 Specialist 帮忙选购的话得提前预约,当然也可以闲逛。看了一眼灵动岛跟大手表,少了点隔屏的陌生感,但完全没有想要的欲望。店里没有了卖第三方产品的货架,但多了好多 T 恤纪念品,看着还不错,但想了想我又不是果粉买了也没用。一个好奇,你们到底是怎么买到没有品牌 logo 的可爱的衣服的。

Today at Apple 的老哥戴着耳麦拿着手机在行云流水地讲「iPhone 编辑图片」,本来我还以为会有很多干货,随便听到后面感觉基本上只是把各种影像功能罗列了一遍,也正常,现在那么多功能用户不看怎么会都知道,可能讲一讲还是有用的吧。

这家店跟其它店不同的地方在于多出了一边咖啡店、一边 Apple Park 沙盘,楼顶的观景台好像也对外开放(忘记上去了)。沙盘边有一个员工负责随时讲解,一个重要的点是 Apple Park 的大圆边还有好多办公楼陪衬。然后还有几台 iPad 提供 AR 体验,嗯行吧你们怎么开心怎么来。

总之就是一种看起来「开放」、「完美」的世界。然而路对面都是树林跟围栏,跟北京国宾馆或者白宫也差不了多少。

星期一早上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决定又去 Googleplex 随便开了一圈。Google 的访客中心已经消失了,反正一大排楼也只是隔着玻璃看不能进,普通人到了也就是跟 Android 合合影然后偷骑一下 Gbike 这样,这两件事情我好像之前都已经做过了(不过骑车算是被 affiliate 邀请骑的所以不算偷)。

大概是来得太早,整个园区只有一众后勤的货车跟黑色的班车,偶尔穿过一两个骑着 Gbike 上班的员工,除此之外就是无边的两层大楼跟小楼。突然看到了路边的 Android,才感觉自己好像终于完成任务该回去了。又路过了几只,才注意到有一只身子上多了几笔涂鸦。这世界终究不完美吧。

又逛了一小圈之后才发现微软在边上还有几栋楼。这时候才突然想起前几天听的 Unicode 的办公室(曾经)也在这。刚刚查了下看来是搬走了,还好没停下来。

一些碎片

  • SFO 的安检要实打实地排一个小时的队。差点误机了。
  • SFO 的航空博物馆终于开门了。我专门找了个转车的空闲去看了眼,才意识到三藩是跨太平洋飞机的起点,然后他们讲他们是怎么找中途岛、怎么有了澳洲航班的这些事。还是挺值得看的。他们二楼还有一个小图书馆,看起来像是适合消磨时间的地方。
  • MoMA 比我想得好一些。虽然有一些咩的东西(可能那个彩虹隧道?),但还是有值得感受的。东西没有多到爆炸,虽然到最后我还是没看完。访客指南小册子的中文翻译有一些惊到我,翻译得居然还不错。总体来说算是有被小小地启发到。
  • Letterpress Archive 没有找到小伙伴去看来是对的。他们在网上看起来东西很多(好吧其实我也没仔细看),但进去之后其实只有一个房间跟一个会议室,剩下的教室什么的都不对外开放。这个房间严格对应的是一个主题展而已。但是说起来还是有被其中的一些内容启发到一点。
    他们边上放了一本 catalog,我扫了一眼才发现,里面 200 多页的内容跟排版感觉很不跟那个房间的小成比例,可能只需要看完那一本,就根本不需要来亲身感受了,算做得用心吧。但我也一直在想,现代博物馆不好好做线上体验可惜了。
  • The Walt Disney Family Museum 东西比我想得多很多,算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好好看。一个特展讲森林王子的制作故事,感觉有学到当年的动画制作水平,背景画得是真好看。主展览就是讲华特先生的生平了,有点人生励志跟看科创故事的综合。里面有一段讲当时他以为自己已经错过了动画发展的大好年华,开的第一家公司也破产了,但没想到靠自己的别出一格还是搞出了新事业。好像有一些跟现在相关,但仔细想想人家是人家,人家有才有伴呢。

“2022 西岸游记:湾区续集”的3个回复

  1. 陌生的世界,才有探索的欲望。多走走,体会世界。
    读了文章,好像又回到曾经去过的S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