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延续

最近的生活就像是被用力地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突然被剪了一刀。我很庆幸自己还有很多过往可以回放乃至续写,但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它们总逃不过淡化消失的结局。

从工程的现实意义来讲,这个世界大概没有什么永动机似的永恒之物。我前几天才发现域名有效期有一个十年的上限。本来我也对一些商业公司只保持免费账户若干年的批评不大感冒,至此,好像自己搭的网站也逃不过类似的命运,这个数字空间总归还是虚的吧。现在好像也懂了为什么学校里有那么多校友会捐石头了。

当一切都在改变甚至消亡的时候,留下来的究竟是什么呢?Quora 不知道为什么在此时推送给我一篇问答,问「帝国大厦这样的老摩天大楼可以持续存在多久」,一位答主说,基本上现代建筑的所有部件,甚至框架,都可以被替换,理论上只要有钱,都可以一直维续。于是就引出了这个哲学问题:如果这栋楼的所有零件都被换了一遍,又或者如果这个人的所有细胞都被更新了一遍,它还可以被称之为它吗?

答主说,这算是“Continuity of Identity”。对一个在少年教育时期觉得自己还挺唯物主义的我来说,这个说法有那么一些震撼,但仔细一想,好像现实也是这么运行的。

而对于这个 identity 而言,从主客体的角度来看,似乎还有一些区别。对于被观察的主体来说,似乎这就是一个人设的安排,需要靠自己去维持。有时技术上的细节会有所不同,但深挖一下似乎还是有一些延续的内在逻辑。而从客体来说,即便对方的改变已经翻天覆地,有时我们还会情愿认为它还是它。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但有时候可能只是割舍不下的感情吧。

我曾经很纠结自己对一些实体的「认同」的喜好非常不客观,有时人都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自己对这个实体的喜好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显得非常落后与愚蠢。现在再想想,或许还是要放过自己、理解感情。毕竟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能够相遇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庆祝和珍重吧。

希望大家都能被一直牵挂。很遗憾我不觉得自己最近这几年在这方面有很多收获,大概只能拿出高中时看到的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认同的延续”的2个回复

  1. 有点深度。当然,这个世界上一直被牵挂的只有自己的父母,除此之外,如果能被真诚的牵挂,那就是挚友或者是可以成为家人。

  2. 只要看得足够远,就没有什么永恒的事物。

    标识的延续,更多的是因为人们更偏好自己记忆里存在的事物吧?比如各个年代的人怀念属于特定年代经历的事情(所谓暴露年龄的经历,哈哈),个人感觉更多的是还是怀念自己的记忆。

    反正偶尔回头看自己看过的动画片,感觉世界观和现在很多被批评的动漫一样简单幼稚,哈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