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时候,我带着手机、移动电源和报纸,还有耳机和 MP3,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大厦。我做的事情很简单,拍电梯间的 LED 广告屏半个小时,然后拿着当天的报纸走出大厦,拍到报纸上的日期和大厦的名字。

你一定会好奇这是在干啥。很简单,天猫在广告屏上投放了广告,想了解播出情况,所以在阿里众包上付费让人去拍广告屏。(广告屏播的是 15s 版,现在看了 30s 版的才发现战地记者香港口音浓厚)

这几天下来,我好歹也去过了十几栋写字楼。虽然报酬还没结算,但电梯间的故事也挺多的,沉甸甸。

同一个北京,不同的电梯

不同的大厦,电梯大同小异,不过乘坐者的感受却差别很大。

就拿提示音说。有的电梯还很复古,用的不是喇叭,而是真的铃。电梯到了,门上一声急促的电铃声,还挺醒耳。

其实我觉得最好的提示音来自三菱,上行和下行的两声提示音,一个是升调,一个是降调,给人感觉很舒服,而且不看提示灯也能知道上下行。也不知道是不是申请了专利,别的牌子的电梯似乎没这么干的。

大部分电梯一般都老老实实的,但有的电梯经过了调教,会自动控制空闲位置。比如两部电梯都到了楼顶,载客完成之后,就会有一部电梯马上下到一楼,从而减少一楼的等待时间。

有的电梯,甚至停在一楼会直接把门开着“迎客”,看起来还是挺贴心的。不过大家都有害怕电梯门突然关上的想法,即便那电梯门开着,也会有不少人会先去按一下按钮再走进去,省下的时间,可能是选择哪部电梯的时间吧。

当大厦人流量大、楼层多的时候,给电梯分区也显得很有必要。不过看了那么多电梯间下来,还没有一个大厦把分区标识做得很清晰的,有的甚至门顶和门边的楼层都标得不一样。在选择电梯的时候,得仔细看分区标识再做决定,还是挺费时间的。看似最明智的方法是先把所有电梯按钮按亮,不过这样也挺不环保的。不管怎么说,有分区的电梯的运行效率通常高过没分区的电梯,这是事实。

分区的电梯,有时还挺考验外卖小哥的。他们风风火火,看到电梯门开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进去,最后发现选错了电梯,还是挺常见的事情。

这回我见过的最牛的电梯,外面的按键长这个样子。据说还挺普遍,我真是头次见。

输入自己要去的楼层,然后屏幕就会显示你该去等哪部电梯。这种键盘在电梯间外都有,还挺方便。电梯里没有楼层按键,只有一个显示会停几楼的显示屏。

当时正值中午,只见一个外卖小哥走进电梯间,看到有电梯门开着就冲了进去,连专门赶外卖者去坐货梯的工作人员都措手不及。结果过了几秒钟,外卖小哥发现电梯里选不了楼层,问了电梯里的人之后,连忙按了开门,从电梯里出来,一脸无奈。不按套路来的电梯,还真会浪费时间啊。

按电梯和等电梯的人

不同的大厦,能遇到的人的确不一样。

比如上面提到的这组很厉害的电梯所在的大厦,名字听起来很牛(就不提了)。我到的时候是中午,从电梯里出来的似乎有好多实习生。大多数人西装革履,带着工牌,谈笑风生,画面生动,感觉真的有“大公司”员工的感觉。好楼配好电梯的感觉的确有了。

而离这栋楼不远,有一栋“e世界财富中心”。“e世界”在中关村名气不小,不过前几年因为“业态调整”,楼下几层楼的商场全部清退了,显得有点惨淡。我下午到这里,出入的人各式各样,似乎来办事的不少。

这栋楼的电梯也比较笨,分区很粗放,也不会自动回到一楼,所以我通常一只手举着拍广告屏的时候,另一只手会帮着按电梯,想着能减少点人们等待的时间。

不过在短短的半小时里,我遇到了一两次无可奈何的情况:我这侧的电梯到了,对面有人还在等同个分区的电梯。我按了下电梯,叫了几声“这边”,那人淡定地站在那边,执着地等着自己那边的电梯。

而且,我经常会做帮“最后一刻”到的人停住电梯的事情。在别的楼,我至少也能听到一次“谢谢”,那个时候心里总会暖暖的。而在这栋楼,没有人道谢,没有人说话。最后那几分钟,我真想赶紧离开这个看起来宽敞、但也很冰冷的地方。

反正不知为啥对 e 世界的印象会这么差。都在中关村,怎么差别那么大呢。

被人问起的时候

在拍广告屏的时候被人仔细问起的时候并不多。被保安问起,只有两次。

一次是在“北京国际”,我拍的位置刚好在物业办公室门口。感觉他们物业还挺专业负责的,有个从物业里面出来的人在等电梯,然后就问我“你是分众厂家的人吧”,我还能怎么说呢,也只能“嗯”了 = =

转眼到了傍晚,我走进了“长城电脑大厦”,听起来是很有科技感的楼,但也只有六层高。进去之后发现一楼卖衣服,楼上是一些奇怪的公司,甚至有考试培训机构。

长城电脑大厦工作照

拍了二十多分钟,一位经过的保安大叔先是问我还得拍多久,然后就问“我这个 WiFi 连不上,你待会能不能帮我弄下”。我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移动电源也快没电了,于是就问大叔我帮他把 WiFi 搞定,他能不能帮我充下电,他说好,这算不上什么。于是我就答应了。

视频拍完,我就跟着大叔上楼去。他们的宿舍房间只有两米多宽,放了床、柜子之后,过道走起来还挺挤。大叔先让我把电充上,然后就拿出自己的手机。

手机里已经装了 WiFi 万能钥匙,但搞不定隔壁公司的网。大叔就去隔壁问了密码,抄在纸上。大叔主要就是不知道哪个网能用,输入密码这些也不大会。加上房间比较靠边,WiFi 的信号不大稳定,折腾了接近半个小时,才终于确认连上了网。

大叔接着就问我,那个万能钥匙是不是可以删掉,手机上装太多软件会慢。那种毒瘤软件当然要删啦,我就跟他说连上网之后就用不着那个软件了。

接着我们又聊了会。大叔对生活品质还挺在意,他说自己之前住过地下室,最早的时候特别潮,后来给装了抽湿机,就好多了。

大叔又说,自己平时也没什么事情干,全指望着手机看些电视剧、新闻、台海局势啥的,手机还是很重要的。突然就发现了 CCTV-4 的受众有多大。我拍广告屏的时候一直听着中国之声,就跟大叔推荐听听广播,大叔说广播“总是那个调”,没啥意思。突然发现媒体转型还是任重道远啊。

大叔正吃着晚饭,然后指着一袋馒头问我要不要拿个吃,我也没拿。看移动电源也充进了一些电,我向他道了谢,就告辞了。还有好几个电梯间在等着我呢。

感谢这位保安大叔,我的手机的电量刚好撑到了那晚上的最后一个电梯间。

见了那么多电梯间,才发现,虽然只偶尔留步于此,但也是一个个小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