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告别卢安克》,思考支教

今天来关注一个三年前的节目。三年,真的是很久以前了。中央电视台 1 套《看见》的《告别卢安克》。

卢安克,一位来自德国,在中国做了十年多的支教志愿者,在大山里呆了十年,有了很多教育的感触。

最早他在中国,以及第一次被媒体报道的时候,人们围绕着他,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是非法办学吗?签证合法吗?是外国间谍吗?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舆论传导到地方,曾逼迫他在 2010 年关闭自己分享经历的博客。终于,2012 年,他不得不面临自己的问题:曾是支教志愿者的中国妻子希望过家庭生活。

他说,这是一个责任,他的选择只有承担或不承担。最终,他选择结束支教。临走前,柴静在 3 年后再次采访了他,就成了这期节目。

节目里有支教理念,也有卢安克的焦灼。我想说的是,节目外的后话。

一转眼又是三年。我们最近再也没法在媒体上看到他的消息。以及柴静的消息。

他的那个网站是 jiaoyu.org,多好的域名。我查了查,2008 年注册,上次续期是 2014 年,一口气续期到了 2019 年,这需要花的钱也不是一个太小的数目,大概好几百吧。嗯,他还在给他的信仰续命,就好。

登上网站,异常简朴,满满干货。一不小心,我打开了他的博客。咦,居然恢复了(虽然不是原址恢复),看样子也是避避风头而已。我看到了博客里的这段话。

去年(2012 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我误以为自己做的研究是个有价值的东西,就想通过媒体把它交给大家。其实我的研究根本不是一个值得专门去报道的东西,所以就变成了报道我私人家里的事情。我知道我永远弥补不了我给自己老婆造成的伤害,但我还是想向老婆表示真诚的道歉。另外,我的存在还给领导带来了很多的头疼。因为这一点,我也要向领导道歉。

节目里的确也出现了相关的话,我大抵懂了他的目的。在柴静的博客中可以看到,卢安克为此还写了很多中德文夹杂的采访提纲。我想,即便这期节目真的变成单纯地介绍教育理念,而不介绍人,我们也不忍心不报道卢安克的动向吧。无论如何,都会变成一个大新闻。

走了,他并没有太遗憾。他说,“终于能让中国的主人自己考虑自己的事”。博客的最后他说,“别人给的希望只能引起期待。只有你能作为真正的自己,才有希望。”

他在支教中发掘到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而诚然,他的支教经历也值得我们去品。支教的目的是什么,有了他的特别经历,我们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吧。

三年过去,真是物是人非,节目里说什么三年后再聊一回,估计也不可能播出了。幸好,想法都还在(请参见 jiaoyu.org)。

那我们来看这段三年前的视频吧。(可在优酷,或在 YouTube 观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