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观察 - 一条行人道有多重要?

专题引——前段时间去了次香港。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去了,但这次不知为何,多了很多感慨。隔着一道山,事情竟然那么不一样。虽然他们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但我们总能借鉴些什么吧。

那几天香港正热,白天最高温度接近 33 度。然而身体感觉并不会很热,当然这跟香港遍地空调也有关系,但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在港岛的路面遇到了下面几种情况:

  • 行人道,但是树木特别茂密,或者有楼遮着,不大会晒到太阳;
  • 行人天桥,有顶,不晒太阳。但不仅仅是天桥,天桥会接到两边的楼内(间接吹空调)。甚至过了马路之后的行人道整段架空,还有顶(当然只有繁华的中环才会这么做),时不时有通向边上高楼二楼的分叉。

的确,这是需要有钱或者有历史的地方才能做到的。在尖沙咀码头外的路上,就没有什么树了,马路边的步行道上熙熙攘攘,有点晒。

走着走着,突然来到了一处超大型工地旁,这是高铁香港总站的工地,想必是如火如荼,按照大陆的经验,身边一定是尘土飞扬。然而,行人道却用隔离栏专门和汽车道分隔,过了路口还有专门的指示牌指引临时行人道的方向,地上还挺干净。并不宽的行人道上,迎面走来许多工地工人,看起来是去吃中饭。

港铁工程网站上的临时行人道图片 (© MTR)

这场景让我想回大陆。大陆城市搞施工,有人会为行人着想吗。

能不把行人道吞进工地就算不错了,吞了的话,走在汽车道、自行车道上也是司空见惯。

即便留出行人道了,也一定是沙土飞扬,动不动还出现几条排水管。走到工地出入口,那沙子就更多了。

至于道路一侧临时施工的,也总该有懂道路的人做一下临时交通安排吧。结果,反正汽车只是少一个道,又不是改道,没大问题,就不管人行道了。行人道乃至人行横道吃掉了,人反正也是要抢着跟车过马路的,你们自己走的时候注意着点就好了。呵呵。

为了避免意淫过多,我们看一个栗子。

这个是大陆某经济特区。摆了牌子算是不错的了,不过你把地砖拆到路中间了,不施工的时候也不收一下吗。

而在香港,似乎因为政府要求严格,任何会占用行人道的施工,都要考虑行人的交通安排,要画出地图来,摆出指引牌来,该有隔离栏的弄隔离栏。在这种地方的行人道上,要是“走不过去”,我一定会先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牌子,什么可以“过去”的地方。

这种牌子在香港公共施工的地方很常见(图片来自 hk.news.yahoo.com)
关了一个通宵巴士站,再开一个(来自 MTR PDF

至于沙尘的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是素质的体现吧。

其实我想举这样一条新闻。中国之声报道,广西南宁闹市区有一段路出现了一条“迷你人行道”,目测宽度仅 30 厘米左右。 据了解,这条狭窄的人行道已经存在多年,之前还是一条泥路,经过市政改造后,虽然路面平稳整洁了,但狭窄的人行道对于行人通行、车辆行驶都有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普通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为 2 - 3 米。)

“针对迷你人行道的问题,记者采访到了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潘家华说:我觉得我们城市的规划,还是要以人为本,这个需要应该是优于其他的功能,优于比如机动车道的功能,优于我们现在很多建筑的功能。因为你建筑也好、机动车道也好,也都是围绕人。”

城市因人而存在。我认为,对人行道的重视,是一个城市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