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着,变成了教育的道理 / 一课一练

专业课和基础课比起来还是挺不一样的。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专业课老师的课上着上着,突然冒出点教育的道理。而且,不同老师的道理,讲得还不一样。这是大学很神奇的地方。

下面就琐碎地串一串吧。

国内国外教育哪种好?

国内的教育一直是比较按部就班讲知识的那种,而某些西方国家的课就没那么照本宣科。怎么去评价这两种方式呢?

有位老师说,国内的大学按部就班,学的知识比较扎实。

有位老师说,自己的课程想结合一下国内和国外的做法,有理论知识,有课程项目。

结果在这个课上,前面讲理论知识,老师上得淋漓尽致感觉也没啥难的,到后面做课程作业了,才发现真的好累。有天早上的经验交流,好多人迟到,结果老师说:“你们现在还年轻,可以熬熬夜,我昨晚都是三点睡七点起,你们也可以的。”

而另一位老师上课就坦言,年轻人比较会睡觉很正常,等到年纪大点了,真是想睡久点都睡不下。啊我跑题了赶紧回来。

的确,国外那种模式就是这么累人啊。有位老师就说,大学(本科)在国内读还是比较轻松,至少你还可以做点别的事情,国外读真的好累。

这突然让我想到一两年前的大学物理课,开了“翻转课堂”实验班。我虽然没体验过,但可以想象,要是大部分课程都变成偏向国外的这种模式,学肯定是能学好,但累人程度就不用说了。

而在这个学年,我有幸碰到了几门上课方式“有趣”的课程,学到的东西专业性可能没那么深,但也算是“道理”。有些人一开始会觉得,老师事这么多,好像也“没学到什么”,还不如选个比较“自由”的课程,大牛们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学点别的东西,考试照样高分。选修课还可以各取所需,到必修课了,老师的课程设计对不对胃口就真的很难了。

唉,总之惰性是把杀猪刀啊。

研究生的读法

读完本科该去哪?有位老师给了个建议:待在学校继续读研挺好的。给的论据很长,大概是工作也不好找,读研能让自己的学历更有含金量吧。

研究生阶段,跟着不同的导师,画风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专业会接触到学院里各个分支的老师,有的老师丝毫不提硕士和研究工作,而有的老师也会讲讲自己怎么带研究生。

有位老师说因为保研的资格占了很多,考研选他的名额有限,就变得很热门。接着老师就说自己做事态度非常认真,对学生也很严格负责云云。然后又大致介绍了自己让学生选题很自由啥的。不过听他课上反复讲了好几次一个我不知该如何评价的军方项目,听得我都有点尴尬了。

而另一位老师说,自己对新研究生要求不严格,不像有的老师经常查岗签到啥的,反正你按时把事情做好就行,别的她不管。又说基础还是特别重要的,本科学好了,研究生上手也会快很多。

嗯,选导师就如选企业文化,也是很关键了。

鸣谢韩老师、蒋老师、王老师、张老师等,虽然我成绩真的很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