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视频 / 播客的文字稿。利益声明:编者曾付费使用 Zoom 服务。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未接受公司赞助。

你还记得 Zoom 吗?疫情开始了这么久,视频会议市场回到了巨头分治的无趣状态,Zoom 这个欧美独角兽似乎来过,但又在中国市场不见了踪影。

让我们回到 2020 年五一过后。有些人如常打开 Zoom 准备上班,顺便期待着后疫情生活,万万没想到,登录失败。

登录失败,请重试。(错误代码:1044)

这时大家才在 Zoom 的国内主页发现,他们不再提供免费服务,甚至连个人服务也不再提供了,Zoom 的国际主页上却毫无声息。这个变更只影响组织会议的用户,国内参会依然是正常的,但发生得很突然。

Zoom 早前也说过,他们的免费服务是疫情期间的特殊安排,五月份国内疫情防控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天下大概是没有不散的宴席了。

界面新闻 / Zoom

而在八月,Zoom 宣布停止中国直销服务,并列出了八家境内 OEM 伙伴的名单。打开名字相似的几家人在苹果商店的应用截图,音似 Zoom 的品牌名、神似 Zoom 的界面,不知道有官方授权这回事的朋友,估计还会以为他们是互相抄袭的。

Zoom 的几个 OEM 截图比较

实际上,OEM 很早就是如此了。由于资质原因,Zoom 在 2019 年之前的中国业务就是靠这种方式,与国内有增值电信服务资质的几家代理合作,卖卖企业服务,并没有提供过个人服务。2019 年 9 月,中国政府要求 Zoom 合规处理在中国的业务,当时影响了国际企业在中国的会议体验,于是 Zoom 的一家代理在十月开放了全新的所谓「直营」的中国区服务,也就是 www.zoom.com.cn,顺便也开放了个人注册。

当时在这个中国服务器上注册的账号有一些限制,比如只能连接国内的数据中心、会议外聊天功能不能用、个人只能使用免费版不能氪金等等。但国际版运行的会议,是可以利用这个中国服务器连接入 Zoom 的全球数据网络的。

Zoom 停止中国直营的一大影响,就是停止了对这些中国区账号的发起会议的服务。国内的这些 OEM 厂商用的软件不算 Zoom,连接的也是厂商自己的服务器,应该也没办法使用 Zoom 的全球数据网络。过了一阵子,连疫情期间特殊安排的教育网版本 Zoom(www.zoom.edu.cn)也被抛弃了。

自此之后,Zoom 的中国运营就越来越令人迷惑了。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奇怪说法,比如「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区别」、「很多代理商…煽风点火造谣生事」、「国内数据监控中心将对中国用户…进行抽样监控,对疑似问题用户…移交网警部门」,甚至还有销售说可以通过「代表处」带发票买到 Zoom 国际版。这些说法我也不知道真假,但一个事实是,人家的确不怎么重视中国市场了。

自称销售提供的报价文件
报价文件由自称销售提供,已移除部分细节

这个脱钩,想必跟 Zoom 在大洋彼岸成为视频会议的代名词也有关系。说到这,也有必要说说 Zoom 的来历了。

企业视频会议几年前最有名的品牌叫做 WebEx,后来被思科公司收购,现在有挺多大牌组织在用。有多大牌呢?G20 的各国首长这个等级。这些会议软件在十多年前刚出现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好用,当时在 WebEx 位居高职的 Eric Yuan(他中文名叫袁征)决定自己下海创业,从行业里挖了好些人,成立了 Zoom。他们慢慢用软件的易用性占领了企业市场,就成了专攻视频会议产品、市值惊人的独角兽公司。

2020 年疫情开始,企业们纷纷用起了 Zoom 远程办公,打工人们在工作之余也用起了 Zoom 的免费版,Zoom 在这个高速增长的机遇里撑住了服务质量,就成为了街头巷尾都在用的视频会议软件。与此同时,各类安全研究的迅速跟进之下,Zoom 也被开始诟病好些个安全问题。安全界在 2020 年 3 月底的这一周,给 Zoom 查出了端对端加密虚假宣传、参会者注意力跟踪功能涉嫌侵犯隐私、Windows 外链自动登录漏洞、iOS 客户端变相给 Facebook 送数据等等的问题。虽然过了这一周之后,Zoom 再也没出过什么大的安全漏洞,但这么多问题同时在那一周被公开,的确够吓人了。

而对于一些欧美用户而言,最敏感的莫过于中国这件事。对于一个全球服务而言,的确也容易搞砸。

这是位于地球两端的几位视频用户,因为国际互联网十分复杂,让他们直接点对点连接,并不会非常稳定,数据的路由走向因为拥堵有时候还会绕路。

一些会议服务的解决方案是,选择一个离每个用户距离总和最短的数据中心,所有用户都连接到这一个数据中心。连接数据中心的网络通常会好一点,而且通信的距离缩短了,通常连接的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然而 Zoom 使用的「全球数据网络」方案会更复杂一些,目前至少腾讯会议也是这么做的。它有点类似于 CDN,不懂那是啥缩写也没关系,咱们来看图。

每个用户这时候连接的都是离自己最近的数据中心,这时这三个用户连接的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会相互进行传输。通常而言,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质量会比公网的高,而用户在公网通信的距离缩短了,总体的通信质量也会更好。要说明的是,Zoom 在一对一会议的时候,也支持客户端间直连。

一份 2020 年 4 月初发布的研究发现,Zoom 在少数情况下通过全球数据网络建立会议连接的时候,会连接位于中国大陆的服务器,即便用户离中国都挺远的。当时 Zoom 解释说,客户端会尝试连接全球数据网络中空闲而且速度最快的服务器,本来针对中国以外的用户,列表里是不会有中国服务器的,但在年初 Zoom 疯狂扩容的时候,「不小心」把几台中国服务器加到了这个列表里。他们也迅速更正了错误,并在四月份紧急上线了一个付费用户选择可用数据中心的功能,你不要中国大陆、不要中国香港、还是不要日本,都可以自定义。可能是为了让舆论安心,Zoom 甚至直接禁止了免费用户使用中国大陆的数据中心,杜绝了不小心路过的可能。

其实 Zoom 的很多企业用户都需要中国节点,中国作为全球的一大部分,在「全球数据网络」里占一席之地听起来也合理。但很显然,连他们把数据不小心给了 Facebook 都在美国有很大的反响,这要是把美国数据送给了中国,可绝对是碰了死穴了。

那 Zoom 在中国的业务后面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020 年五月初,Eric Yuan 特意澄清自己的中国身份,说自己在美国快乐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经是美国公民了,而且他们在中国的研发部门的运作模式与其他国际公司的操作差别不大,一直公开透明。

六月初,Zoom 收到了中国政府的请求,把几个有大陆用户接入的、在国际版上运行的违法会议给强制散会、停止服务了。这事甚至引发了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监会的调查,调查的重点落在了一个美国公司运行的美国服务为什么要听中国话。

Zoom 解释说,他们当时直接散会也是不得已,是因为他们当时还不支持按地区屏蔽会议。Zoom 也把八月停止中国销售列为了补救这一事件的措施之一。

于是到了今天,Zoom 与很多跨国企业的选择一样,在中国只有一些研发部门,市场算是不要了。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自己的 Zoom 看起来还是可以登录的啊。这里要介绍一个概念,只要你的 Zoom 账号不在私有服务器上,在 Zoom 全球都可以登录。但账号有归属地,只要你的账号归属地不在中国服务器上,就一般在 Zoom 公司的注册地美国,相当于你在跟美国公司直接打交道,而免费版只会用境外的数据中心。要是像 2019 年秋天那样,连都连不上境外的 Zoom,那就的确用不了了。

新版的 Zoom 在界面左上角的信息窗口,会显示用户当前连接了哪个节点,如果没有显示的话则代表着并没有连上全球数据网络。

Zoom 的全球数据网络的连接提示

现在在中国,想继续使用 Zoom 的官方服务,一个还算靠谱的自助方法是让会议发起者直接买 Zoom 国际版,并配置启用中国数据中心。这个配置只有付费用户才可以打开,每个月 15 美元起。跟腾讯会议不限时付费版的价格比,感觉好像也不算贵。

说实话,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的竞品看起来也挺好的,海外体验也不错。不过纯粹针对产品而言,我觉得 Zoom 走了有点遗憾。国内新到的竞品们抄了不少 Zoom 的界面和功能,不过加上自研的核心视频技术、和更强的手机应用开发能力,是挺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海外市场更在意的安全、隐私、无障碍,那就不知道是怎么样了。

Zoom 虽然停止了中国用户的服务,但跟中国的故事绝不会因此就结束。这篇稿子的大部分内容我在 2020 年就写好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做出来,到 2022 年,离析成为了日常,Zoom 在疫情高峰过去之后,也开始担忧行业本身的前景(具体参见股价),而不是这些出身啊、背景啊什么的技术细节了。Zoom 2021 年的一篇博客说到,他们「致力于严格地审视如何应对复杂而有争议的全球环境」。不管世界有多么离析,还是会藕断丝连的吧。

“Zoom 的中国故事”的一个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