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起标题的时候本来写的是「评」,但还是改成了「感」。我也没有评的水平,只是想把刚刚含泪看完被触发到的感觉保存下来,免得自己又忘记了,又不想用微博只发个三言两语。下面算是有剧透,我之前是不知道这电影在讲啥,后面感觉不看预告片看片子会比较新鲜。

这片子的好评我也算是有听说,不过视觉上的印象只局限于在时间线里刷到的低成本高质量视效、以及色情擦边画面 ?。之前也没有特别打算看,几星期前不记得为啥突然想起来了,今天终于有机会把这个待办完成了。

开局的情节堆叠很让人喘不过气来,某种程度上也是切题——自己有事情要忙,然后周围的所有人还都希望你马上能解答他们烦恼的答案。看着(电影里的)妈妈的忙碌,再想想自己的生活,就感觉自己还是幸福的吧。但又想起前几天跟同事聊天,我对着别人的烦恼答了一句「算是有人气吧」。妈妈在打开神奇经历之前的生活,的确碎得完全没有乐趣,估计有人气也抵不过来的那种。唉。

情节设计到 IRS,是美国电影没错了。美国的税务制度是那种你看表面好像都很有道理,但自己有了问题要解决的时候才发现体验很糟糕的现实。电影里说妈妈把各种支出都当商业支出去抵扣了,算是一切的导火索,我刚看到觉得这做法很莫名其妙,后面想想大概也能理解吧。但一些情节我感觉并没有很实际,比如 IRS 当晚带着警察来抄家,仔细想想很 un-American。今天早些时候也不知道为啥时间线里出现了报税这个话题,唔。

后面就开始了整个电影的中心科幻构思。妈妈见到了自己生活的更好版本,开始留恋其它宇宙里的那些美好的可能性,后面又被点出来说她现在这个版本似乎最糟糕,因此最有潜力。顺便就来到了母子期望里什么是「对」的的讨论。可能是因为有想过这件事情,这段我看完觉得比较顺,没有什么痛苦的思考。观影感受来说,不同宇宙的交织设计很棒,但发现他们能用这堆情节撑这么长时间,可能有点冗余,但也有点佩服。

这电影里更触动到我的,是存在与虚无。女儿说,自己见得太多了,后面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了意义,时间一到,大家都是死路一条。爸爸说,大家都是这个世界的初学者,打打闹闹的喧嚣没意思,还不如对别人好一点。而妈妈面对这一种种冲突的想法,一个一个地应用过去。最后她回答,还是要珍惜身边不多的善意与美好。

我相信很多观众会把妈妈的这个说法带入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中去,然而这部分恰恰跟我没什么关系。看电影里说「I would have really liked just doing laundry and taxes with you」,只有羡慕嫉妒恨。但我很感激电影里后来的另一些情节:妈妈在另一个世界里跟厨师同事的故事,先是打搅,后是帮助,帮了一会看似走进了绝望,但最后像是做梦一样获得了一些快乐。这个快乐甚至也可以从陌生人(查税大妈)获得。

另一个很棒的桥段关于两颗石头的寂静世界,还是挺可爱的,顺便也带来了要不要 fuck up life 的思考。这一点来说,电影似乎两个选择都提了。情节上,最后跟着规则慢慢把现实变好,似乎没有把结局写得那么压抑。我能理解这个顺理成章,虽然看着感觉像是又一部主旋律。

假如那个晚上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大家开始一些不一样的生活,事情会不会变得有趣一些呢?回到女儿的论点,见多了没意思,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可逆选择,你不能 unlearn。但环境变了,自己真的就会变得更好一些吗?大概需要警惕为了改变而改变与目标之间的偏离。

啊对,电影最后给标题翻译出了「天马行空」。只有新加坡用了这个译名,但这个词没有了「全」的意思,似乎也缺少了一些妈妈的忙碌感。但仔细一想,那一天是一个天马行空的经历,而主旨也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生活展望吧。

看到一条评论说这电影「feels like 1.5yrs worth of therapy」,我十分赞同,大概看多少好莱坞大片自己都找不到这种共鸣。可能是因为电影设定跟自己相近和真实,以及时候到了吧。既然都开始了,那就试着想明白吧。

“观后感: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一个回复

  1. 新鲜出炉,终于赶上进度。单从写观后感这事情看,很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让人生有更好的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人,还有生活,包括旅游、美食、电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