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两个产品说再见

总感觉写回忆录一点意思都没有,但经历从主动开发到 keep the lights on 到一地站点需要存档的全流程还是有那么一点感伤。好好与旧物说再见大概才能少一点牵挂吧。

jinshan.org.cn

金中校友网 Logo
金中校友网 Logo 曾经的微信版(我感觉照片是我拍的但应该调不出档了)

这个网站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域名属于某个校友(查所有者还挺吓人的),主机属于另一个校友,而实际的线下活动组织「金中校友网」又在另一群人手里,大概就是一个牌子可以多用、但那个域名本身可能没有并没有什么所谓这样。

所以这个产品死掉的直接原因是我忘记催人续费域名了。之前很多年都是我在我的网络架构表里监控过期时间的,然后基本上是我一年提醒一次这样。今年我不小心错过了,直到微信公众号的 API 错误报警功能发了我几次提醒之后,我上周终于有空看了眼,才意识到已经过期了。虽然过期之后还有机会救回来,但我感觉大概是时候让它被世界遗忘了吧。

粗粗介绍一下历史的话,校友网在 00 年代末(用这个词好不习惯)发展出了一个论坛,当然顺带的就是各地校友会有在实际使用、以及「金中校友网」这个组织会回校组织的一年两次的大学生与在线生的活动。到后来呢移动互联网来了,很多在线论坛都没跟上潮流,没人用之后就被人忘记了,网站解析挂了,然而线下活动的组织还是在的。

我当时高中毕业被人拉到这个组织之后,总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毕竟我们这个组织的标志 VI 里还有这个域名然而域名打不开,就很奇怪。经过各种搜查跟联系(顺带着发现了一个超有才的在做财经内容的师兄),终于联系到了域名持有的校友,我们就友好地接管了 jinshan.org.cn 的解析。

当时我跟另一个妹纸实际上负责的是所有的宣传包装。就我这个审美我现在觉得能做宣传是见鬼了,可能当时他们需要一个拍照的顺便发发微博而已吧。但我做的这些事情还算是在工作范围内。

于是我建起来了一个可以发东西的地方(a.k.a. WordPress),大概是当微信公众号用的,在 2015 年不是万物微信的时候还是很实际的。当时的论坛里有一个问答系统,但师兄们觉得国产的那套 PHP 的东西三天两头爆漏洞不敢再用了,于是我就重新借着一个现有的开源程序搭了一套,然后做了一大堆的客制集成。这大概是这个站点上唯二有用的功能,都不是论坛了。

我们运营这个问答系统的时候,看着里面一群「志愿者」的回答感觉干货满满,当时觉得整合一下做日报应该会有用,于是我就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开始做编辑。后面这个大趋势在这,我也给公众号做了跟网站的集成,像新回复推送这种已经被滥用到微信只好收紧的功能当时用得还挺舒服的,但我感觉因为藏得很深,实际上是没人用。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公众号成了唯一跟移动互联网人民联系最深、传承至今、不需要域名的幸存者。

死得最晚的功能是咨询群查询。我做了一个非常简陋、完全不适合非技术人士管理的收集跟显示功能,还做了一些集成。当时我们需要支持微信群与 QQ 群,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必须上网页来做长按扫码,微信小程序管扫码就跟管贼一样。最后好像有另一个师弟或师妹做了我完全不知道的另一个小程序,我猜是我原先那个管理成本太大了,也没人找停留在 Web 2.0 时代的我了。我自己听说的时候用了一次,果然要先截图再扫码才能入群,哈哈,你们开心就好吧。抑或我活在 Android 的世界里不知道微信 iOS 版的策略是不是一样的吧(以前我还踩过一次坑)。

做完这些,我大概也就大三了,大概也得开始做一点正经的事情了,而且自己离那个组织里的师弟师妹开始远了,说服别人的成本也开始变大,我当时可能也完全没有刻意想过要往那方向多用点力。

我还记得某师兄在群里闲聊,说问答系统应该加上 AI 以及智能搜索,以我们现有的信息,做出来一个高校推荐也不是不行。忘记我当时的想法了,大概是「好主意但我累了」?现在想想,我觉得这个场景下,人与人的连接、发生在群里的交流更亲民有情感,虽然效率不高,有借助工具提升与整合的空间,但微信又不支持群聊机器人,绝大多数人又只想用微信,把人家放到客服系统里可能实在太冰冷,大概尊重现状只提供导航是对的吧。以及我还是很怀疑这个用户量下、做这种只支撑两三周的极重功能到底值不值得。但是这个品牌能延展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如果有想法的话。我还是十分感激自己有这个平台做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的。

然后就至此了。我刚开始接触这些的时候,一直很羡慕的一个站点是 hsfz.tv,主要是直播与弹幕,用户是在校生与大概无限远的校友。他们当时居然有视频直播 CDN,感觉是背后的某个大佬有钱或者有资源,而且是真实地坚持了很多年。看起来现在也是半死不活了。

至此,我觉得引用我自己的微博评论也足够了。毕竟 Web 3 都来了而我还没去逛过。

简单点说可能 2022 是个跟旧互联网说再见的时候了。

理工校车

理工校车宣传图:「天气小助手接入彩云天气 API,提供目的地天气情况、短时降雨预报,还有小提示再也不怕晒太阳」

这是一个微信小程序。当时做这个一方面是我的确有这个需求,往返校区(玩)的时候需要在校车跟公交之间纠结。前阵子我才发现 CityMapper 居然集成了某些大学的摆渡车时刻表,这种大企业内部班车跟大交通集成的产品,现在在发达国家也是不少了。另一方面是学校在微信企业号的网页里的时刻表有一点傻,后勤一改时刻表基本就没法用。

它死掉的直接原因是腾讯云的「云开发」功能从 2022 年 8 月起的计费周期再也没有免费额度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了廉价的境内托管热更新数据的方案,此外疫情反反复复,我已经完全不知道现在班车是怎么开的了,非常不准确的数据有人用才怪了。花时间搞清楚他们的时刻表感觉对我完全没有任何好处,我也大概不想花时间去推销这个小程序了。

我刚刚拉了一下微信的统计数据,今年这个小程序居然还有 20 个新增用户,留存用户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累计用户 1208,日打开次数平均值是 0.38。2021 年有 71 个新增用户,日打开次数平均值是 2。比我想得其实好一点,但我猜大部分是机器人。

引用一下自己写的再见的话:

作为一个小程序试验场,这里留下了我的好些设计和技术上的遗憾,获得的某比赛二等奖我也只能认服,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个实用的家伙。感谢彩云天气与 LeanCloud 等曾经提供的公开免费额度。鸣谢荧惑、Jack。

参加过了某个比赛之后,我一直想有机会好好对着自己的这个应用吐吐槽。估计有机会再好好做一个 case study 吧。现在想想,如果野心大一点,变成通用的地铁加班车查询平台使得可以在不同学校甚至公司间复用,往现在好多发达国家有的这种服务的方向走,可能会有前途一点(国内好像没有多少开放的地铁实时数据,大概也没有这个必要吧)。我当时可能更多地在执着于其实也不是很高明的设计细节吧。我敢说我当时做的宣传幻灯片之类的是很一体优雅的,但回到产品里,我懒得连拖拽动画都没有做。

下一步是啥

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我还是想找个机会把自己手头的各种 PHP 站点静态化然后永久保存吧。大概立一个今年的目标?否则我放不下心里的这堆石头。暗暗地做一个档案员的特质,或者叫得好听一些,策展员。

“跟两个产品说再见”的一个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