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从 1982 年的港铁导向标识说起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来自 blog.justfont.com。

香港地铁是两岸三地最早期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最早于 1985 年开通。1982 年左右,刚出社会没几年的柯炽坚从广告公司离开,找到了港铁公司建筑部门的设计小组的工作。他的任务,是与其他四五位同事一起规划一项看起来相当不重要的东西:导向标识系统

More at 市長請參考:1982 年版港鐵指標規範手冊;也可以看微信转载的部分内容。

原文带着很多对台北捷运的吐槽。台湾人一直以文化底蕴而自豪,自己的捷运系统的指引毫无“底蕴”、设计感,会受不了。反观我们自己,大陆的指引设计真的算是“设计”吗?

很赞同原文提到的几个关键点,指引系统不能只停留在“有字就够了”。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基本的美观(图文对齐这种事)、是否清晰有用,至于什么内涵那更没有人去感受了。

原因呢,文中也提了很多,这个对于大陆也很适用。

  1. ​领导者不重视,大家也普遍地不重视。
  2. 请“专业人士”专业设计太花钱,而且还要赶工期呢,更没钱。
  3. 定了设计标准,但没有严格执行、监督,就没人管你有什么标准了。

我觉得很根本的一点是,我们的文化土壤不够肥。如果身边处处都充满艺术气息,这些标识牌也一定能吸取到些精华。反之,这些标识牌更能带给城市一些文化的力量。

别笑,伦敦地铁的自成一派就是从导向标识开始的(注意他们的特殊字体),这也成为了伦敦的一大象征。

Johnston 今天的使用。Image: Vicchi@Flickr
使用 Johnston 体的地铁艺术创作,艺术家 Anna Barriball。Image: DaveBleasdale@Flickr

或许我们缺一次文化复兴,培养些我们对美感的“要求”。哦不,不是革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