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常识 - 不接触的支付,安全吗?

现在各种各样的非接触式支付层出不穷。不说手机、手环上的 NFC 支付,静态方面,公交卡、饭卡,乃至银行卡(特指银联的 QuickPass 电子钱包),都开始支持“挥卡”支付。

听说过那种笑话吧。上下班高峰期,去挤公交的时候,带上一个(非接触式)刷卡机,可以挤到很多人的钱包,于是可以刷到很多公交卡,钱就没了。

听起来很可怕是吗。的确,卡在我们手里,理论上说,被人刷就是刷了,也没什么办法。如果真要保护自己,我们需要像斯诺登一样,把卡放在金属包装里,通过电磁屏蔽,来避免外部的读卡器读卡。然而这样一来,用的时候还得把卡从卡套里拿出来,挺不方便的。

这种时候,我们只能依赖制度保障,避免被盗刷。如果制度过硬,我们真的不需要担忧这种问题。

事实是,整个系统还算是靠谱的。我们从刷卡机的距离、刷卡机是否“合法”、刷卡机的管理机制来看看。

一、刷卡机的距离

刷卡机的刷卡距离,是跟刷卡机发射信号的功率有关的。在收费站的 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读卡距离能达到 1m 以上,这就是人类科技的普遍最高水平。(当然,平时我们遇到的读卡机是厘米级的,否则太耗电。)

很可惜,刚才查了一下,连市面上卖的一般的读卡器距离都可以到 10cm,这意味着挤公交的时候也没办法不被读到卡了。这点是卡片本身无法控制的。

二、刷卡机是否“合法”

所谓合法,就是说,刷卡机需要和卡片互相校验(利用类似密码的方式),不合法的设备不能完成交易。这样既能避免假卡坑商家的钱,也能避免假读卡机。

对于饭卡等小地方使用的卡片,有时为了省钱,我想那校验机制就不能恭维了。当然这个是不一定的。

对于公交卡这类,如果有漏洞,一旦捅出来就事大了。同理,对于最谨慎的金融、银行,银联卡上自带的电子钱包的设计是国家标准,出篓子的话将会是极大的信用危机。所以设计者是很谨慎的。

所以,被人偷偷刷了卡的机率,决定于卡的校验机制,决定于系统花了多少钱。即便在最高等级的卡片上被盗刷,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多半是“内鬼”,不会是哪个黑客自己造了一台万能刷卡机。当然学校单位的卡被盗刷,多半只能呵呵了。

三、刷卡机的管理机制

刷到了钱,总要取出来吧。一般,刷卡机每天会把刷卡记录跟一个中心系统“对账”,只有对了帐,才能把电子的钱数转成真金。这一步,就需要“官方”介入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支付系统,公司里一定会有很完善的制度(至少银行是这样)。比如,刷卡机不能随意移动,刷卡机登记了详细的公司信息(个人是不能收款的),刷卡机不能拿来套现。

好了,如果盗刷真的出现,该怎么走制度呢?

出现盗刷,交易应该是“合法”的,卡片上会有交易记录,刷卡机上更会有交易记录(否则不能换钱)。这个时候,查交易记录,就可以抓贼了。我想,卡公司一定不会简单放过这种商户的,否则这可是大大的信用危机。

四、总结

梗概君来了。为什么我们不用担心非接触式电子钱包被人用可移动刷卡机乱刷呢?

  1. 电子钱包很容易被“刷”,这并没有什么办法,而且读卡机的读卡距离可以到 10 cm。
  2. 卡片被扣钱之前,需要卡片和机器互相校验,还需要按流程留下交易记录。这个流程出现漏洞的话,说明设计系统的人不严谨。一般大系统不敢出漏洞。
  3. 系统没有漏洞的情况下,被盗刷,可以按流程规规矩矩地查到扣钱的全过程,从而有人受罚。

​当然,这种想法或许有些天真。首先,“系统漏洞”,这个未知因素现在可是越来越调皮了。但我依然相信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近乎变态的风控管理。以及“内鬼”,爱扯皮的机构我们也不是没遇过。

说来说去,机器都很老实,我们靠的是末端的对人的信任,这就是一整套的信任体系。没有对人的信任,自然也不会有生活的便捷,这两者往往是共存的。信息社会越来越复杂了而已。

延伸阅读: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3003
(虽然对 360 没有多少好感,但无线安全的确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