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北京地铁四号线,车开的时候总是猛冲、猛刹,说实话感觉真的不大好。然而,这是司机踩油门一时爽吗?非也。
先给结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铁线路都是有自动驾驶功能的,也有很多线路在使用“有人监护下的自动驾驶”功能。所以,车开得不舒服,大部分情况下请骂机器。
一、自动驾驶?听起来好可怕
大家也知道,中国国情复杂,人多到爆的地铁用“自动驾驶”,看起来很容易伤人。实际上,自动驾驶也是分类型的。
目前大部分在用的是“有人监护下的自动驾驶”(ATO),意思是,司机上车之后只要按个开车键,列车就会自动根据不同路段的速度限制,做加减速,而且到站了会自动根据停车位置停车,然后司机再人工控制开关门。
至于更高等级的“(无人)自动驾驶”,就是不用司机,列车就会自己从停车场开到车站,全自动开关门、发车。因为中国国情,所以即便有这个功能,也很少会用。
可想而知,这种技术大大减少了地铁司机枯燥的重复动作。不过司机还是有事做的:监视路面和车厢情况,遇到紧急情况要按紧急刹车,自动驾驶不能用的时候要拿出自己手工开车的车技,以及开关门的时候看着有没有夹到人,等等。
为了避免司机车技退化,有的地铁线会在非繁忙时间让司机用半自动模式开车。这种情况下加减速需要司机自己操作,行车电脑只会显示当前推荐车速。
二、为啥开车这么不稳?
非官方地铁账号 MTR Service Update 的话解释得很清楚:英法的自动驾驶技术通常不是很舒服。
我猜呢,他们为了省电,用最“经济”的方法做的控制算法,太过分了,就是急刹急加速的效果吧。
当然了,人工驾驶下司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更何况自动控制的电脑算法也是这样。你可以观察一下到站的时候,有时是慢慢刹停到完美位置,有时是猛刹停住,这就是两种风格了嘛。
(至于说为啥自动驾驶下车会停不准,通常的解释是,刹车气压、摩擦等等会有变,算不准刹车点也是难免,这种时候如果差得太离谱,司机就得手工补刀,把车移到能开门的位置。)
三、为什么不要司机的车技了?
目前在北京,除了老的 1、八通、13 号线,其他线路都支持且大多在使用 ATO 驾驶,而且随着信号和列车升级,老线必将支持 ATO。你也知道了,自动驾驶下司机的工作压力没那么大,所以为啥一辆车上要有两个甚至三个司机呢?他们说,安全。我是搞不懂。
至于在不支持 ATO 的线路上,司机虽然有推荐速度可以看,但是加减速要自己操作,停站准不准要靠手艺。这些司机就苦逼多了,不过他们的车技通常就是这么被磨出来的。有观点说 ATO 让地铁司机车技越来越差,或许这件事跟人们越来越少写字是差不多的吧。
技术升级,自然是大趋势。这不仅是“我不要司机了”这种看起来有点残忍的原因,更是因为,自动驾驶可以让班次开得更多,这种时候还全靠人的话,或许就有点碍事了,或者说,好司机没那么多啊。
下次,来说说技术怎么让地铁的班次越来越密,还保证安全的。
参考资料 / 延伸阅读
试了下才发现,微信的多个二维码识别好像有 BUG,如果打开的不是你想看的内容的话,请自己复制链接。唉。
- 地铁司机为什么停得那么准?- 知乎
- 为什么北京地铁不做成无人驾驶的? - 知乎
- 跨越 100 万车公里的梦想——廖明 - 优酷
(注:这是北京地铁 13 号线,视频发布到现在还是没有 ATO)